重回高山〜10 雪山主北 – 五天五夜 2014/7/3-7

為什麼孜孜不倦再三出發,就是算定梅雨多,花數量會多,南湖已確定雪山翻白草、奇萊紅蘭數量增很多,多年沒見過的也重新現身,網路上也證實雪山頂黃花遍地,又氣象長期預報,今年夏季雨水量偏少,但颱風多且強,這對高山野花都是很大的傷害,又依老郭經驗,每年梅雨剛結束的三天到一星期內,必有精彩高空卷、積雲排列表演,且天清氣朗,今年最特別的是颱風緊接著來,就距離、強度、走向與預報判斷,這是一個好颱,天空會更熱鬧,日之出落機率更高、更艷麗多彩,只是倒楣的會是日本。花與天氣條件這麼好,為何不出發呢,拍了再說吧,有花堪攝宜勉力拍之,莫待無花對鏡空嘆息。

2014/7/3~7

行程簡介

註:三六九山莊後去年火燒地,依經驗,陸續會再上場的是黃花系列的玉山金絲桃、一枝黃花、黃菀、台灣藜蘆還會開一陣子,災後植栽是台灣可形成–御花佃–唯一機會。

圖1:三六九山莊後去年火燒地醞育出誇張的大片〜假繡線菊。

圖2:圈谷底端是〜玉山金梅的天下。

圖3:雪山頂,雪山翻白草呼喚著中央山脈,並為圓柏枯木著春。

圖4:雪山頂北邊稜線,雪白的玉山薄雪草呼應著司界蘭溪谷白雲。薄雪草在聖稜的數量相當穩定,六月中旬後盛花三星期。隔早的藍天影像,並不比這檔滿意。

圖5:南湖蒿草,攝於10.8K滲水潮濕點。

此草以南湖為名,南湖呀!你再不爭氣點,此蒿草將離你而去,搬家到雪山了,豈不辜負以你為首名的美意(這起自於南湖山區的乾燥化)。六月底的南湖行,老郭努力找,才看到幾叢瘦小乾巴單株,您數數看,雪山的這叢約有50叢花,三星期內的7月中、下旬將全數開花(還沒給山羊啃過)。

圖5 (比對圖):南湖蒿草〜花開了-- 仰角攝於7/20雪山步道10.8K滲水潮濕點。

這棵7月4日拍的那輯(圖5),當時還沒開花,過了16天的7月20日我又來了,這一帶的南湖大山蒿草與其他高山花朵已等著我了,可是,請仔細端詳,左邊5分之2沒花,原來,這5分之2給動物啃掉了,山羊也需要餵飽自己,您說對不對,且牠不會趕盡殺絕。(此兩叢同一棵,攝角不同)

圖6:再簡單普及不過的阿里山龍膽。

圖7:三六九山莊屋後火燒後的繁花盛景。2014/7/7,5D2攝

這是經過設計規畫的行程,只知道會有大量的一齊開放的花,沒想到會是〜厚唇粉蝶蘭,此花平時就不容易發現,何來大量一齊開花的條件,大自然真奇妙。而天空卷雲是浣熊臨走之前說再見的話語。

圖8:三六九山莊不費吹灰之力的日出四秀。

圖9:雪北山頂攝日出南湖中央尖。2014/7/6,RX-10攝

今日拜浣熊颱風距台灣最近之賜,天空反射著燦爛霞光,紅咚咚滿天軒染散漫,大快我心。

圖10:送別龍潭山岳-林淵正總幹事領隊的池有山會師-O聖隊。2014/7/4,RX-10攝

忝為龍岳顧問,卻是意外見面才知有會師這回事,雖熱情邀約,自知無能同行,只得送別一途。

圖11:藍天白雲下整齊的隊伍

這是土城國中的雪山登峰隊,由朋友-啟峰-領軍,老郭喜歡走在一起的隊伍。

圖12:這是雲林登山協會的O聖下志佳陽山隊伍

整齊劃一,步步相隨;前領後壓,相互呼應,勾起老郭帶隊縱橫百岳的往事。

圖13:阿棟師攝影身影。

我跟阿棟師有很多山中相遇故事,可是老郭累了,下次再講給你聽。

圖14:蘭陽溪床生產西瓜

瓜甜景美,消暑活力,可這好不好,有誰告訴我。

附錄:老郭的雷擊經驗

2014/7/6午後,我們三隊走在雪北稜線上,要回三六九山屋,相距前後約一公里 ,前面志工夫妻稍有感電感覺,後隊六人領隊感覺手掌觸電,馬上丟掉登山杖,我在中間的凱蘭特昆北邊,正在上緩坡,沒見閃電,當然也無雷響,突然感覺體內五臟六腑強力震撼一陣翻攪,其震撼情形就如煙火的震撼彈,威力有十倍強,當下,我知道發生什麼狀況,非軟腳,但老郭跪伏下來,虔誠拜謝天地,起身伸展手腳,活動身軀,沒什麼異樣,反感身心更舒暢,感覺這一雷,打消了身體內累積宿疾,劑量剛剛好,強一點,老郭命休矣!弱一點無效,檢查有沒東西引雷而損壞,登山杖〜沒雷擊現象,兩台相機正常操作,思索一陣,突然想到,應該是我體內腰椎支撐組件引來的雷擊。老郭40幾年來歷經多次生死交關,這回,添上一筆。

本篇同步發表在老郭臉書,歡迎來留言交流討論

Author

關於攝影,即不用也不會一些技巧,驚覺自己是登山人而不是攝影者,乃以登山人的眼光與感覺,拍攝當下所見,但為表現質感,我用哈蘇,甚而林好夫;為晨昏光影,我會趕早摸黑,常而紮營山頂;為等待那決定性的一瞬間,我會佇立強風中,堅定的忍受冰霜凍寒;為畫面的構成,看書、看展,摸索觀摩,不斷思考檢討;為時空的淘取,而修練內在美的文學養成。 向高山尋求人文的東西,挑戰將有多高,那裏盡是美麗風景,誘惑你的眼光,啟蒙你的心思,身處大山大水,只管溶入享受吧!放鬆心情,用眼去看,用心去想,心眼契合處,乃無窮天地,用耳去聽,用鼻去聞,綠野清風,都是有味道的,用身體去感覺,豁然開朗處,即是人文最迷人之處。 探索山所帶給的人文哲理,而人文,乃所有稱之為藝術的歸宿,有了再出發的方向,為台灣高山走天涯的行腳是不會停止的。

error: 本站內容為郭英豪版權所有,禁止複製使用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