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歷程〜10 貫通干卓萬群峰縱走行程記錄 –七天七夜

2001/02/25~03/03

行程簡介

<<踏查創始期>>

貫通干卓萬群峰縱走行程記錄(萬大林道入,丹大林道出)

記錄/撰寫/配圖:老郭(2001/03/11 撰寫、2012/10 配圖),打字:丁珮玲

近因:阿嫂為夫請命,一直煩人,只得臨陣受命。
遠因:點人一把火,要負責收尾(陳李江泉的南三段、奇萊東稜、馬博橫斷,都是我帶的,四大障礙怎可少了這一段。)

一、主旨:老仔要完成百岳
二、主辦:桃園長青登山協會,老郭策劃,雲峰、文章、眾兄弟姐妹10人共佐其成
三、活動期間:2001/2/25~3/3 七天七夜
四、參考資料:
89/8 實踐、綠野~老仔轉提供~雙子入,草山出
84/4 逢甲、萬里~干卓萬會師,雙子線
90/1 大葉~干卓萬(萬大林道入、出)
89/2 台南野外~干卓萬(萬大林道入、出)
90/2 中興~會長羅頭提供~丹大入、萬大出,缺卓社
上河,五萬分之一地形圖

五、參加人員:

1. 郭英豪(領隊、嚮導兼打鐘,踏遍干卓萬山區各林道、山稜、登山口)
2. 陳李江泉(鐵路局元老,67高齡就欠這趟,卓社大山要玩百)
3. 邱雲峰(默默的實踐者,凡事搶第一打頭陣)
4. 楊文章(文筆、攝影佳,出版品多,登山界瑰寶。十八連峰安置二段繩)
5. 莊訓釘(第一次就欣賞的好朋友,奇東七天榮任主廚,毫無怨言)
6. 連全雙(馬前營地雨中張羅影像一直深印腦海,這種人要好好交陪)
7. 李龍雲(鐵路幫,遇水就跳,老郭好幫手,勇陪秀馬杜鵑、中央尖東峰)
8. 鄭肇慶(沒聲音的實踐者,老郭常忘記他的存在,關鍵時刻都有他)
9. 湯錦梅(與羅潤枝榮任長青第一檔百岳夫妻,老郭含淚拉上來的人)
10.賴韻宇(發現走馬博回東部娘家最近的人,這趟換了口頭語~好困難喔)

圖1:卓社東峰東南鞍營地休息中的我們,只少一個我。看那得意的表情,雖歷經千辛萬苦,風霜雨霧,我們很愉快的,就要完成這勘查期的山中行旅。6*45

日程概略

這趟所走干卓萬山區登峰路線,已是現在路線之濫觴,老郭算是開創者之一,而萬大林道貫通干卓萬山區出丹大林道,更是創舉,登山地圖大多根據此趟定位記錄而修正。這群伙伴,2000年九月就已肖想的出發走過一趟,為武界林道所阻,還差點出人命(請參閱後面文章所述附錄)

圖2:干卓萬山區全覽圖,隔年草山攝。雙子山就直直插過來,右看來最高點是火山,中間卓社東峰,左高點卓社大山,兩山間鋸齒相連的十八連峰。135掃描,戶外版〝台灣百岳全集〞提供。

行程記錄

1999年921埔里大地震,震央中心的干卓萬山區還是一片荒蕪期,武界林道柔腸寸斷,按奈不住驛動的心,同伴意志堅定的一定要出發,志氣可用,那就出發吧!苦頭有得吃的,要有心理準備。

前一天:2001/02/24(六)

第一天:2001/02/25(日)陰轉多雲而霧,夜有雨

親愛村C0→萬大林道→鐵牛車卡住9k→新登山口→獵寮營地C1
座標標示說明: 如102號鐵塔座標28 (702296.. H2710M) 原座標為TWD 67(270200× 2629600) 經去首2,緯去首二位26,經緯再各去末二數,簡記(702296) 因行走一日間, 百位後,二位數無用武之地,但需輔以地形、地貌、山峰、鞍部、地名、高度等等。

圖3:新登山口,2150M、608444,午餐,右路標處為入口,沿山腰繞行。

圖4:10米寬大神木

本日多處切繞崩壁、倒木,均有密集路標指引,除切繞點外,徑寬跡明,坡度也不大。
路標排名:1. 台南野外育樂協會 2. 台南郵局 3. 東海大學 4. 桃園長青
邊坡大鐵杉造型漂亮,霧來時如詩如畫,活鮮仙境。C1

第二天:2001/02/26(一)雨

C1獵寮遺址營地→十粒溪→乳形峰東鞍營地C2

早餐即斷續下著雨,頂著明天即全省多雲時晴的預報,倒也坦然接受,沒有什麼遲疑。

圖5:十粒溪流水潺潺,日夜不捨,現為第一天營地。霧重濛,135底片掃瞄。

有水,上岸右一分鐘有平地可為營,惜有倒木塌方之險,較安全地約4*2,得整理過,應是第一天營宿好地點(此營地現在稱呼叫~十粒溪營地)。過溪後左轉沿溪三分鐘,即右轉,好戲正式上演,研判此徑非獵徑,依手邊資料應是89年初東海高密粗箭竹中硬擠出,不是什麼路,只是V型溝,既非乳形峰北分支稜,亦非溪谷上溯,乃支稜東邊小支稜硬幹,依地形圖來看兩稜陡度差不多,支稜也只是好一點點而已。

此小支稜陡到全程3小時完全得攀竹附樹,是手力之堅持而非腳勁之步,陡到哭天喊地,哀聲嘆氣,加上天雨溼滑,爛泥巴,再加上高密箭竹,又加上重裝,唉!不足為外人道也,也希望您來體驗體驗。

垂直崖壁七、八十度直攻,高達數十米後仍是直上,喘息機會都沒有,過紅扁帶後岩壁下橫渡一小段。

全身溼冷,顫抖中的熱食仍是有說有笑的,偶一抬頭仍可體會出頭頂那顆大鐵杉的美,枝椏蒼勁龐然矗立天際,雲霧一遮,那可不是天庭門前之守護神。

檢視一下標高,了解我們已快脫離苦海。出發後地面依舊那麼濕滑的爛泥巴,箭竹仍高密,但坡度已稍趨緩一點點。

圖6:乳形峰下草原坡,3010M。620418。脫離困境,大伙開懷大笑。135底片掃瞄。(少了一個阿釘)

終於見到可愛的淺草坡,今天的苦難算是結束,於此時間到達營地水源區,前程無營無水,只能好好的享受,好好的混。(主要是我們時間多)

★ 乳形峰東鞍營地水源紀錄

前行約60公尺右方寬稜有黑水池(1)→再上坡15分鐘為另一準平面草原區左右各有一更黑的水池(2)→於鞍營直下山溝,接樹林邊緣林下有流動水源,再下數公尺三個水窪分佈,具是清澈甜美,應不易乾涸(3)。

我於此營住過三次四個夜晚。

  • 第一次狂風驟雨二個夜晚,不用找水,營旁窪地隨取即用,方便的很,還可裝水預留三個月後的用水。
  • 第二次取用預留水,上稜發現第(2)水池區,縱走成功。
  • 本次早早到營,於草原坡即觀察此地地形,乳形峰稜線東向扇形圍展約500公尺,各小小支稜均集匯於一點,北向主山溝箭竹高不及膝,其形十分類似東郡、宇達佩鞍水源,均是最便宜流動水源,果不然試走不到3分鐘即有信心,山溝於森林邊緣箭竹一撥即見淺灘,再下數公尺即有較深水窪分佈,亦見細水靜靜淌流,這是此趟一大發現~。乳形峰好山好水好營地。

本日09:30~11:50 超級陡坡,4段危險崖坡,整路拉箭竹,雙手要很有力,雙腳主要作用止滑,手腳都拉不到踏不到的點,只好用跪的,不然就吃泥巴。

日落一點點,主攝日落方向,一點點雲彩,正前方2654M卓社山較見山形,冷眼瞧大山到武界林道一帶,深知那可不好混。卓社大山頂罩一片雲,半夜起床,西邊仍有多層帶狀雲,大山出,上空仍有雲,稜尾有村落燈光,大城市燈光仍不見,北、東北方燈光一兩盞,也有雲分佈。

圖7:乳形峰東鞍寬大平坦營地。135底片掃瞄,戶外提供。

圖8:前行約60公尺右方寬稜有黑水池。135–KM25度底片掃描。

圖9:乳形峰東鞍營地展望還好,可見埔里盆地與卓社大山。135–KM25掃描。

圖10:山旅行腳,快樂時光,老早收工且水草豐足,當然得來個餘興節目~本日釣魚烤香腸。135底片掃描。

第三天:2001/02/27(二)霧偶陽光

C2→干卓萬山→三叉峰營地C3

還是沒日出07:00後霧始散,遠山仍迷濛一片。本日行程短,期待陽光曬暖煙囪岩地段,所以晚出發也刻意放慢腳步。

圖11:途中回頭可看見小小的乳形峰,前面是連全雙。6*4.5底片掃瞄。

圖12:風起雲湧,即將登頂干卓萬山。135底片掃描。

        3284M 1460

圖13:干卓萬山視野遼闊,百岳千峰擁簇,缺水的第一次,嘆無吸水管解渴。(惜乎此山前景不佳,僅被騙住過一次)135–KM25底片掃描。

此處陽光充沛,但山稜仍時陷五里霧中。心懷戒慎,充份休息飽餐準備過干斷。

圖14:干卓萬斷崖全景(橫)。135底片掃描。

圖15:干卓萬斷崖全景(直)。135底片掃描。

圖16:同心協力通過煙囪岩。6*4.5底片掃瞄。

此干卓萬斷崖計分三段,第一段為高大崖壁下橫渡到土石陡坡崖,腳下陡滑,周圍為頁岩碎石,一碰即垮,全不能借力,陡升約10公尺左轉煙囪岩,垂直高度約二公尺,有補助繩可借力,腳踏兩邊即可借力而上,喘喘氣休夠後右轉第二段斜岩脊細縫中上攀,頂須跨步橫渡沙土石崖,有繩可借力,流砂滑步,踏穩腳步。稜頂亦有多處新崩小型崖及倒木多棵,東南走向稜線來到磊石堆疊黃色垂直崖下,高有二十米,崖下右先橫渡流沙崖(新崩點),雜樹縫中垂直陡上即完全脫離干卓萬斷崖區。

圖17:第三段後之垂直陡坡,過完即脫離干卓萬斷崖區。6*4.5底片掃瞄。

圖18:過完干卓萬斷崖區,即將抵三叉峰營地。135底片掃描。

圖19:三叉峰營地。135底片掃描。戶外版〝台灣百岳全集〞提供

霧來霧散,變化萬千,開始立腳架攝影。看來風不大,就在此紮營。雲峰最勤勞,紮營後馬上搜集柴火,龍雲即刻攜刀加入,文章建立擋風牆,湯錦梅、老仔、檢菜、老郭帶領阿釘、全雙、肇慶、表姐到牧山下取水。

圖20:牧山西鞍右行20米,相似嘉明湖水池,波光粼粼,好不迷人。6*4.5。

圖21:阿釘扛枯木回來,表姊是幫兇。看那樹頭歪七扭八的,一定使用暴力。

牧山西鞍途左、右各有多處營地,右邊有一處避風良好,平坦大小適中,應是不錯的選擇。

圖22:三叉峰攝,風起雲湧干卓萬,135底片掃描。

圖23:朗朗晴空卓社大山。6*4.5底片掃瞄,戶外版〝台灣百岳全集〞提供。

第四天:2001/02/28(三)霧偶短暫陽光

火山去回,宿卓社東峰東北鞍營C4

        3241M  5969

遠望老郭獨立茫茫霧中,孤單身影被大團大團霧雲吞噬、吐出,他在等待什麼呢!那麼專注堅守臨空一隅。

林世雄遇難紀念碑時現時隱,與三角點相依相偎。那是個淒風苦雨的西南季節風雨夜,薄弱身軀敵不過天候摧殘,就這樣,遺恨他所鐘愛山林間,令人不禁唏噓(干卓萬山區臨靠西部平原,主流栗栖溪畚箕地形,開口向西,兜攬西南氣流,西南風季節稍有騷動,此山區即風雲雷動,雨勢驚人。而東北季風時節,中央山脈擋住大部分風雨,相對穩定乾燥)。而我們,幸運的雖然風大,但霧未帶雨,乾爽舒適,沒有寒意。

陽光時隱時現,剎時千變萬化,目不暇給又已千幕謝過。

        3258M  5966

圖24:火山展望卓社大山,前方為卓社東峰,左邊垂直分出平嶺的雙子山稜。

遙望中央山脈陷落區,雲霧中如墬落世外之遺地,時而遠在天際之外,時而近在眼前,陽光偶透過樹林化作千道霞光,瞬間又沈淪濃霧間。(沒想到隔年元旦我又來了,丹大林道入雙子山稜,登臨干卓萬山區,經萬東山出中央山脈陷落區登草山,是為〝稜上探險第四集〞,已登台灣山岳,與〝為山立傳〞部落格)

原4*3的營地空間,只剩4*2,箭竹已漸侵入,鑽入通往武界林道六林班60K工寮步道,高密箭竹掩道,這干卓萬山區受921影響最大吧!迄今尚無人敢碰武界林道最後那12公里林道。

出發為左方草原空間與動物足跡所引而錯偏東,此草原空間盡頭臨空而止,經GPS定位知我們僅偏離稜一點點而已,與雲峰西向尋稜線路,僅偏差15公尺竟然費了20分鐘找路。

*三叉鞍營出發靠右循稜即對,勿偏到左草原區,如已下到盡頭,向右上稜高箭竹為是。

圖25:回攝三叉峰與干卓萬山。6*4.5掃瞄,戶外版〝台灣百岳全集〞提供。

圖26:多池之營,卓社東峰東北鞍營地,果然有山光水曲之美(一)。6*4.5掃描。

圖27:山光水曲映象之美(二)。135底片掃描。

圖28:山光水曲之美(三)干卓萬山。6*4.5底片掃描。

由停下點到營間首經二個黑水塘,較大,配干卓萬山應有山光水曲之美(上面三圖證明給你看,晴、霧皆佳),又經二個較小但水較清水池,即到營址,清水直徑約1.3公尺,深約40公分,其下方又有三池緊接佈散,此區最大池在營址南下方二葉松林內,總計共有十二個大小水池,更妙的是營地下方10公尺山溝林內有流動的清水,縱觀這卓社東峰東到南為一畚斗型地形,坡度平緩,開口向東,東南方,集水地形明顯,無雨而為沙質地常保潮濕,我相信清水池是不會乾涸的,就是乾掉了,山溝中也一定有水。

又此營地到處二葉松枯木,柴火不缺,卓社大山東峰為我們營地擋住了大部份栗栖溪吹上來的風雲,就是越過來的霧也因抬升作用而較乾燥,但東南面吹來的風就較無遮擋了。

此營地是我近十年來最滿意之點,其原始程度也深得我心。

飯前飯後表姐兩度清洗所有鍋具,認真到套鍋、壓力鍋、臉盆均明鑒照人。

雲峰收集的柴火足夠燒兩天兩夜。

這營地我們得住兩夜晚,帳篷搭的很結實,大夥一定用了不少心血。

鑑於天氣預報及觀察天氣之表徵,料估明天沒有好天氣,昨天即改變行程,由雙子山回去,並已連絡好車子丹大林道接,卓社大山輕裝去回應最適宜我們所碰到的鳥天氣。

第五天:2001/03/01(四)霧濃為陰,稜北陰溼,稜南較乾燥

卓社大山去回C4=C5

我們都了然,今天是最硬的一天,卓社十八連峰威名響噹噹,去回最起碼得連過三十六峰,斷岩殘壁,處處險崖。積極的我們,天濛濛亮即出發。

今天也是此行主要目標之一,將在卓社大山完成,老仔以六十七高齡在卓社大山完成百岳全登記錄。

圖29:營地往卓社東峰草原緩坡與岩棚地形,135底片掃描。

圖30:第一休於第七峰,135底片掃描。

        3369M 1455

圖31:百岳已在指掌間,心靈反倒一片空白,天地湊熱鬧也跟著空濛一片。

群聲歡呼,一為自己登上此行最後一座百岳,二為老仔完成百岳。六十七了,真不敢想自己六十七歲是什麼樣子,一樣行程,一樣公糧公裝,冰天凍地,堅定步伐踩踏重裝陡上丹大山的雪地,由這一幕起,即已下共成百岳之心願,四年來,再歷經東稜,馬博之淬礪,於今終於達到目標,自我的設定,沒怎麼樣。

我們這樣的登臨卓社大山,算是很順利,速度也快,全程樹林箭竹,岩稜崩璧,四次鑽高密箭竹,二次找路,這路況,這天氣,幸好沒有揹重裝揹水,否則一定更慘、危險,艱辛。

霧雨中,沒什麼好拍,也毫無展望,簡單慶賀一下即刻回程。

登臨了卓社大山,完成了百岳,大夥頓覺輕鬆起來,高談闊論,莫明高昂的情緒,直到半夜方漸平息。

晚飯起,東南方風力減弱,入夜風信全無,栗栖溪上來的風雲亦由豐盛到無力,深夜完全無影無蹤,還了大地一片澄明,值此大好時機,即刻出攝干卓萬星空。氣象局對這後母的臉色預報準確度有待加強,尤是一星期期間,但今、明近期者準確度倒蠻準的。

第六天:2001/03/02(五)晴,晚起霧

C5→雙子山→丹大林道→四林班支線C6

完成卓社大山登頂,大夥心情放鬆下來,鬧到半夜後今天只好晚點出發。果如預報,晨曦喚醒大部份貪峰戀景的人,這是我們六天來唯一真正的日之出,雖然背包打點好了,歸心似箭,也欣然赴老天爺的恩賜之典。

這日出其實也沒什麼,上無卷雲高積雲,下無雲海,陽光由陷落區草山方向射出,火山熄火黑烏烏大黑炭一片稜,卓社大山深隱東峰後,南段中央山脈全不見,僅東郡大山露出那麼一點點,只有干卓萬山較佳,小部份稜線照到陽光,深隔栗栖溪谷配上這頭的曲水黃草地,雖然山頭非很突出,倒也表現了山高水遠,幽深鶴立之勢。回頭看看我們的營地,紅黃綠靜靜的突現黃金草原平台那端,南三露臉,玉山緊貼探出頭來,這富麗堂皇,悠然原始的化外之境,不啻天上人間。(這些描述在圖26、28、32、33)

圖32:卓社東峰攝干卓萬山。6*6底片掃瞄,戶外版〝台灣百岳全集〞提供。

圖33:卓社東峰攝火山,遠方中央山脈草山稜,更遠為大安、見晴山區。6*4.5底片掃瞄裁剪,戶外版〝台灣百岳全集〞提供。

圖34:雙子山稜攝卓社18連峰。6*4.5底片,戶外版〝台灣百岳全集〞提供。

圖35:雙子稜撿到的超完美彎曲角度頭骨水鹿角,李復興掰給你流口水。一般照片掃瞄。(螢幕看效果還不錯,用途的適用,手機拍的也不錯)

此徑路標排名:

  1. 長風登山隊  
  2. 無標名  
  3. 只剩紮在樹枝的頭
  4. 台中飛狼搜救隊
  5. 台南野外育樂協會

芒草少許,塌地易過,迂迴幾近溪底又再上升。

圖36:鳥盡弓藏,林盡山崩,慘不忍睹的林木殺戮現場遺跡。

圖37:上述登山口。

圖38:殘留的檜木園區樣本,還是讓人感到無限歡喜。緬懷存在千萬年的原貌,無限嘆息!6*4.5底片掃瞄。

圖39:灰塵滿地,髒亂無章的四林班大工寮。6*4.5底片掃瞄。

阿釘、李龍雲共同由第二工寮區扛一根紅檜,夜裏如下打算:紅檜木是寶貝,明早套鍋、腳架丟,寶貝入袋;套鍋丟,老仔會撿,而把壓力鍋丟,那壓力鍋怎麼辦,連兄乃是最佳人選,眾人商定。

第七天:2001/03/03(六)多雲,午後霧

線營地C6→渡溪→四林班叉路→孫海招待所→接駁鐵牛車→孫海橋(相見歡) →水里→中壢長青會館

圖40:脫鞋涉渡卡社溪主流。6*4.5底片掃瞄,戶外版〝台灣百岳全集〞提供。

圖40:跳石而過的支流小溪

右(北北西)上坡道→海天寺
左(南南東)下坡道→丹野農場
來路與海天寺同方向,在稍下方,為四林班支線,上雙子山。2220M、668321。
叉路有定位,測方向,固執的老郭帶隊左下去了。

1.死腦筋相信路標~請相信自己
2.老花眼看不清楚地圖~老花眼鏡為必帶裝備
3.功課未作完全~雙子線未帶資料,複雜路段未標色
4.眾口”地圖錯了”肩負全隊的信任,老郭”戒之、慎之”。

過兩次溪後11:22休息,作定位,橫作標多次均在267304,暗自心驚,偏東向丹野農場來了。只得停下隊伍,與雲峰下農場搬救兵,那知人去樓空,僅數隻狗兒狂吠相對,又聽騎機車小山胞言:丹大林道崩斷在孫海橋附近隧道口,難怪路上一輛車也沒有,死心吧,雙腳最可靠。

老郭縱行干卓萬山區記錄—2012/10

附錄

干卓萬苦行
—楊文章記述

干卓萬原本不是困難的百岳路線,早先,只要安排四天,即可輕鬆走完全程。如今干卓萬變得棘手,主要是林道廢棄後路況急轉直下,不斷上演的天災讓可以通車或步行的路段年年縮減。1999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,武界部落對外交通一度斷絕,2000年碧利絲颱風來襲,山區情況變得更糟,結果,地震後一年之內,干卓萬山區幾乎沒有登山客的蹤影。

地震屆滿週年,我們從武界林道入山,隊伍陣容確實相當堅強,一行人心裡卻充滿了不確定感。武界林道根本談不上通車,從部落就要開始步行。途中碰到成排、連綿、雜亂的倒木,發現還是前一年碧利絲颱風惹的禍,我們確有許多苦頭要吃。林道有些路段完全被草木掩蓋,整路強行推進,不斷撥鑽、砍草、鋸樹開路,奮戰二天至大鐵牌,只落得撤退下場。由於水源缺乏,每日都很難熬,幾名隊伍遭到虎頭蜂攻擊而差點喪命,還循著林道支線走了不少冤枉路,整個活動可說一敗塗地。

再度踏上征途

翌年2月下旬,再次勇敢踏上征途,這次由老郭親自帶隊,大家都存著勢在必得的心理。在審慎研判之後,決定轉由萬大林道入山,循武界林道或丹大林道下山,時間則安排7天左右。相較於武界林道的阻絕,萬大林道果然狀況較好,經過多次天災,至今通車到9.5公里左右,真正令人感動!

步行林道,近午抵達十林班,標高已經超過2,100公尺。十林班曾是林務局的伐木站,如今只剩一片雜草蔓生的空地,可見荒廢很久了。再往前行,在路線方面有二種選擇,若能推進至八林班可走傳統路線上稜,若不至八林班,可從近處提早上稜。我們不敢確定前方林道的狀況,過十林班不久即取道左側小徑,先在空地午餐(水管從溪澗接水),補足體力再繼續前進。小徑大致在山腰繞行,途中經過神木區,見到大樹生機盎然,讓疲累的眾人精神一振。這一天至林中溪畔一處獵寮遺址紮營,準備隔天切上稜線。

第二天是苦戰的局面,我們在森林和箭竹叢中奮進,準備直接上稜。這是一條後來才開通的捷徑,看起來路跡不甚明顯,地形卻相當陡峻。行程之初,大家的背包頗為沈重,加上滿地爛泥,落差較大的地方比比皆是,各種不同的攀爬姿態紛紛出籠。巧遇單攻來回的台南山友孫崇文等三人,雙邊熱烈招呼,旋即話別互道珍重。山風括得厲害,雨水不斷滲透,身體感覺又濕又冷,而隊中並無人叫苦。不知奮鬥了多久,大家紛紛滑跤多次以後,終於來到比較清晰的路徑,旋即接上稜線。

攻上稜線

上稜之後,感受截然不同,四周箭竹變得低矮,展望很好,人人高聲歡呼,大口大口吐出胸中怨氣,我們已在干卓萬群峰的範圍。這一天紮營在乳形峰下方的大片空地,很快把帳篷、食物、裝備鋪排一地,很快升起火來,苦難既已過去,我們開始享受山居生活。天氣潮濕,老郭在溪谷中很快尋得水源,這些清澈的飲用水添加了我們的快樂。營地旁邊地勢平闊,適合各種活動,有人拿刀砍材,有人觀賞馬醉木鮮花,還可以到谷地邊緣等待日落晚霞出現。

隔天早晨日出有點遲疑,稍晚才有耀眼的陽光歡迎我們,此後,我們大致擁有一個上午的好天氣。前一晚偎近的山頭為何稱為乳形峰,實在搞不清楚,這日行進途中回望,見到特殊的山形,才讓眾人恍然大悟。草原區已近干卓萬山,當我們從低鞍仰望山峰,心裡的感動真是難以形容;登頂遠望,整個山塊幾乎都在視界之內,對於登臨其他山頭,我們充滿了信心。過山頂下行,西側是大片宜人的草原,一行人坐臥在草原上乾涸的窪地,圍著煮食午餐,真是一天裡最愜意的時候!

飽食一頓並好好休息之後才上路,前方就是大名頂頂的干卓萬斷崖,大家不敢輕忽。斷崖前段還不算難行,而後段地形比較惡劣,濃霧逐漸籠蓋山嶺,一行人在惡地奮進,其中甘苦可說點滴在心頭。有時候,我刻意落隊,與眾人保持距離,試著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登山過程,也為同伴留下攀登山崖的照片。

架繩確保,克服幾處崩地和陡崖之後,爬升到寬闊的山頂,此時需要變換一種心境了。這裡是干卓萬與卓社稜脈交會的三叉峰,峰頂在地勢上屬於淺鍋狀的平原,到處短草鋪陳,地面觸感鬆軟,是一處令人愛戀有加的草原營地,性格上似乎不屬於干卓萬山塊。

晨間天空不晴,山風吹冷,我們還是早早起床,準備輕裝來回牧山與火山。上午從晨霧走到天地大亮,大家純粹攻山頭,顯然來去匆匆,即使山頂也沒有多作停留。其實,這天走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高稜,沿途景致不俗,正可大方地檢拾各種登山的成果。霧起霧散,曠野無常,山景忽開忽掩,牧山下的小水池顯得相當神祕。火山頂處適合眺望卓社東峰及背後的十八連峰,可惜卓社大山長時間埋藏在雲霧裡,不肯輕易現身,令人大呼可惜。

山風增強,帳篷被吹得歪歪斜斜,中午時分拔營,準備移師卓社東峰。陡降下行,途經一處通往武界林道的叉路口,繼續前往卓社山區,在雜生的草木間找了一會兒路,發現這一帶似乎很久沒有人蹤了。沿著稜線行進,起初地形崎嶇不平,後來路況逐漸變好,我們踩著草坡上攀。接近卓社東峰,停步稍作休息,老郭預測山腰有水,分頭尋找之後,果然發現一片水池區。隊伍在水邊安營,打算住上二晚,所以搭穩帳篷、備足柴薪、指定不同水池的用途……,凡事講究,務必享受高品質的野營生活。水池區地勢開闊,能夠輕易找展望晚霞和遠山,此時大伙忘了前幾天的辛苦,自覺是幸福的一群。

本來打算重裝過卓社連峰,取道武界林道下山,把地震以來阻斷的山路走通。但是,行程顯然受到天氣影響,老郭從廣播得知翌日天候不佳,決定放棄武界林道,利用一天時間輕裝往返卓社大山,後天再從丹大林道下山。

卓社十八連峰

卓社十八連峰果然難纏,地形起落大,路跡常會似有似無或者憑空消失,應該上切或橫渡,屢屢讓人莫衷一是。途中幾處地形較險,先後在岩壁上綁了三段傘帶,以利隊友通過,也造福後人。霧重風涼,稜線兩側是截然不同的世界,一邊向陽而風小,尚稱溫暖,另一邊箭竹林裡卻陰氣森森,濕冷不堪。數著山頭,最後已經超過十八,連峰似乎還沒完沒了,不知要不要繼續算下去。雲霧籠罩山崗,前方是矮箭竹坡,路跡不明,抓方向上行,坡頂竟然就是三角點。

登頂的喜悅真正難以形容,儘管天候不佳,地形又惡劣不堪,我們還是完成了干卓萬的行程。67高齡的陳桑完成百岳,非常難得,大家都沾染了快樂的氣息,群聚舉臂,不斷在山頂高呼。原路回到營地,氣氛依然熱烈,晚餐後,在營火照明下,大伙好好聊了一夜。

歸途

早晨正對著雙子山前進,旋即找到正路下切,不久降至低鞍,再從這裡攀上稜線。途經雙子山一段平坦的稜脈,感覺上沒有明顯山頭,展望卻相當良好。卓社大山與十八連峰終於亮出原貌,玉山與東郡大山也在遠方現身,讓我們心花怒放。

開始下切林道,比照地圖,方向偏了許多,所經之處明顯與地圖上的路線不符,但路標指引向下,我們似乎也別無選擇。杉林中停步舉炊,午餐之後體力再興,奮力衝到丹大林道盡頭一間廢棄工寮,發現這段林道在地圖上並未標出。從雙子山至丹大林道原來不只一條路線,下林道後不久,我們還找到另一處登山口。

林道沿線盡是伐木區,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山間寶地遭到劫掠,眼中所見盡是破敗的景象。樹頭、枯枝、殘骸堆積在溪底,或者散落在全無喬木的山坡上,說是樹木的殺戮戰場一點也不為過。在林道兩旁,一些碩果僅存的檜木高挺於天地間,還是讓人感到無限歡喜。途經一座大型工寮,老郭嫌它髒亂,毅然往前推進,當晚紮營在近水的林道寬闊處。

隔天又在林道走了將近半天,步行至叉路口攔便車,卻空等了半小時多,還選錯叉路,幾乎走到丹野農場。攔了一輛摩托車,到農場討救兵,哪知農場內空無一人。摩托車騎士告訴我們丹大林道已經斷成二截,難怪林道全無汽車。死了心,掉頭往海天寺方向前進,還是靠雙腳比較穩當。午後抵達海天寺旁邊的孫海招待所,吃掉老闆娘為我們準備的超大鍋湯麵,一群人實在餓壞了。

由於先前的地震與豪雨,孫海橋附近林道已斷,必須靠接駁方式下山。我們在招待所候車,找到一位好心的客籍司機,他在白天勞累的之後,犧牲了晚餐和休息的時間,老遠送我們下山,僅收微薄車資。(長路開車的情況令我們心軟,後來加付了一倍車錢。)於是,顛簸過漫長林道,我們得以順利下山,在漆黑的夜晚,見到孫海橋邊來接的山友,內心感動不已。【刊載於《中華登山》第124期】

緬懷走過的足跡,增一檔武界林道48k~63k終點,途中車過水流的大岩壁,聽說有三個獵人921大地震,在此地段從此沒了音信。

Author

關於攝影,即不用也不會一些技巧,驚覺自己是登山人而不是攝影者,乃以登山人的眼光與感覺,拍攝當下所見,但為表現質感,我用哈蘇,甚而林好夫;為晨昏光影,我會趕早摸黑,常而紮營山頂;為等待那決定性的一瞬間,我會佇立強風中,堅定的忍受冰霜凍寒;為畫面的構成,看書、看展,摸索觀摩,不斷思考檢討;為時空的淘取,而修練內在美的文學養成。 向高山尋求人文的東西,挑戰將有多高,那裏盡是美麗風景,誘惑你的眼光,啟蒙你的心思,身處大山大水,只管溶入享受吧!放鬆心情,用眼去看,用心去想,心眼契合處,乃無窮天地,用耳去聽,用鼻去聞,綠野清風,都是有味道的,用身體去感覺,豁然開朗處,即是人文最迷人之處。 探索山所帶給的人文哲理,而人文,乃所有稱之為藝術的歸宿,有了再出發的方向,為台灣高山走天涯的行腳是不會停止的。

error: 本站內容為郭英豪版權所有,禁止複製使用!!